外派教师感言:在非洲浇灌汉语之花
来源:www.kabindashupi.cn编辑:卡宾达树皮 日期:2020-01-04 浏览: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虽然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工业化程度较低,经济水平发展有限,大部分民众生活水平不高。
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们生活十分清贫,父母能给予的经济资助有限,有的学生经常一天甚至两天只吃一顿饭。
还记得2016年11月,当时正是准备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五级考试的关键阶段,一向好学的董博文却突然没来上课。他的同学说,董博文已经两天没有吃饭,没有力气来上课。我听后不忍,便让这位同学给董博文带去2000奈拉(约40元人民币)。
还有一次,一位名叫云莎莎的同学上完课后,浑身发抖、嘴唇发白。唐巧华老师询问后得知,她和弟弟好几天没吃饭了。唐老师随即从冰箱里拿出面包给她和弟弟吃,还给他们2000奈拉,让他们吃一顿饱饭。
后来董博文、云莎莎和弟弟都找到了工作,也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到了中国学习。
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很高,孔院的教室里经常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学生,有的甚至在走廊站着听课。看到学生们充满求知的眼神,我们也会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生们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汉语成绩突飞猛进。许多学生一至两年就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通过HSK五级甚至六级,找到一份待遇较好的翻译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2010年开始在孔院附属OKO孔子课堂学习中文的吴文仲,从小家境贫寒,在刚接触汉语不久,就爱上了这门语言。2013年9月,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的他来到河北师范大学进修,并在该校攻读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硕士学位。
来到河北之后,除了学习汉语,吴文仲还迷上了说相声,几乎到了痴迷程度,勤学苦练的他,不仅经常上河北电台做节目,还开办了个人相声专场,被称为非洲版“大山”。2019年从河北师大毕业后,吴文仲顺利找到了工作,被一家中资企业聘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在所有孔院学员中,夏小丽学习汉语的经历是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5岁时她因为一场车祸被截去右手,2015年来孔院附属OKO孔子课堂学习汉语。她十分刻苦,逐渐让汉语成为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找到了自信。
通过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她在一家尼日利亚中资公司找到工作,并资助她的弟弟、妹妹继续到孔院学习。
2017年,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夏小丽,来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并在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等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做了假肢手术,让她的右手可以恢复行动。
2018年,她再次获得奖学金到河北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她曾深情地说:“汉语给我自信、让我自强。感谢孔子学院,遇到你之前,我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遇到你之后,每一天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师生浓情 助学生圆梦
孔院的汉语教师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大家不惧艰辛与危险,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炽热的非洲土地,把爱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
还记得2013年10月25日,我和唐巧华老师即将结束在孔院附属OKO孔子课堂2年的教学工作,学生们为我们举行了欢送会。在欢送会即将结束时,学生们将精心准备已久的画像赠送给我们。后来,我们得知这幅画像是学生们拿着老师的合影请画师专门画的。
在孔院,我和唐巧华老师因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回国后我们举办了婚礼,但并没有拍婚纱照,因为这幅画像就是最好的婚纱照,没有其他婚纱照比这更加珍贵、更有故事,这幅画饱含着学生们对老师浓浓的爱及在尼日利亚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在孔院学习时,我和学生们曾有一个约定,那就是等学生们到中国学习后,再找时间到厦门相聚。2019年2月,学生们从北京、吉林、河北、山东、湖北坐火车到厦门,见到阔别已久的同学、老师,大家都异常开心,早已忘掉身上的疲惫。这次相聚虽然短暂,却充满快乐,饱含深情。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们体会到了这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巨大快乐与成就感。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的意义不正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吗?身为孔院的汉语教师,我们真的感到很幸福、也很幸运,这一生因为有这段经历而可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吴群彬,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教师,目前在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外派汉语教师。曾于2009年、2011年、2016年三度赴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及汉语教师。)